教育教学经验分享:以"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成长相结合"为主题
教育教学心得体会
教育教学经验分享:以"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成长相结合"为主题
一、什么是课堂改革
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。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和模式;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.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传统教法提出了挑战。因此,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。
二、为什么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
1、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
(1)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,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,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。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。(2)从情感体验角度来讲,"学为中心"、"做中学",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得到充分展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。(3)从新课程的总体设计来说,要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,就要打破原来的单一传授型教学结构形式,构建开放型的教学体系。(4)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,只有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个体,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主体地位,才能促进其个性特质的形成与发展。
2、社会发展的需求
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动者群体来支撑。这就决定了未来人才竞争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较量,而在创新的过程中,知识的获得以及运用又是基础性的环节之一。为此,学校应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,养成良好的自学品质和能力,从而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。
3、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
作为当代青年教师,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激烈市场竞争形势,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,不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学习和提高,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,更谈不上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了。
4、国家政策的支持
当前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的规定:"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"。为了落实该法律规定,教育部于2001年9月1日正式启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(简称校安工程和希望小学计划),旨在改善办学条件,缩小区域差距,均衡教育资源分配。这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优化配置资源,缓解城市基础教育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同时,也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一次重大机遇。
三、如何推进我校的教学教学改革
1、明确方向——把握教改的方向
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国际国内关于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。其次我们应该分析本校实际情况,确定适合本学校的具体做法。最后还要考虑是否具备条件实行这种变革。
2、制定方案——保证方案的可行性
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,然后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步骤。
3、组织领导—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
一是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,负责整个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工作,定期检查指导各部门的执行情况。二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,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。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,不断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。四是要注意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作用,让他们能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。五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,让每位老师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学研究活动中去。 4、总结反思-提升自我
一方面要及时将好的经验和成果加以推广,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吸取教训和经验不足之处,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,取得更好成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