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,无论身在何处,总是会有一股执着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情,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,汤圆可以算得上是最贴近人们心灵的一件美食之一了,而在农历的每年元宵节,便是品味汤圆的最佳时机。同时,包汤圆作为其中的一种活动,也让这份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,更加丰满,于是我们将从包汤圆这一方面入手,来探寻一下这道传统的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。
包香甜汤圆,是中国人的一种民俗活动。历史悠久、文化传承深、情感内涵强,包汤圆貌似简单的动手操作,实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,是我们丰富民间文化的一面。
说到包汤圆,首先想到的莫过于汤圆皮,也就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的柔软、有些小粘性的小球状物。在包汤圆的时候,我们需要先将糯米粉、水、少量食用油等材料混合均匀,揉成柿子般大小的圆球,之后用手指按压,再揪成三跟面条状,用手指捏住两端,慢慢揉巧,直到揉成一个口径大小合适的圆球,这些操作看似繁琐,但难掌握的技能,却也构成了包汤圆这项传统的内涵。
汤圆做好后,我们需要将其搭配各种馅料,目前最常见的馅料是花生、芝麻、红枣、鲜果等等,由于每个人的口味不同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取不同的馅料来进行搭配。而汤圆的制作,更增加了包汤圆活动的感性教育,其所流露出的文化、情感更值得研究。
需要注意的是,包汤圆不单是一项民间传统活动,更是一种源远流长、内涵深厚的文化活动。在汤圆中,中国文化的韵味被高度体现,没有一种美食能像汤圆一样,传达出对春节情感和对新年生活的期望。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、不同家庭,不同的口味、形状、大小,却只有一个共同点——寓意着中国吉祥喜庆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沾染着糯米粉渐渐甜蜜的味道,看着手中粘稠的面团,听着家人的欢声笑语,包汤圆固然是一项古老,传统的活动,但正因如此,这项活动看似简单而难以抵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,这一点也许就是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召唤吧。
作为一名年轻人,尤其是留学群体,我们面对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环境,作为国人,我们也应该怀着感性和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。包汤圆,正是汇聚了中华民族60多个少数民族各自的风俗文化,以及东周纪年的古代传说,而像“同心圆”、“团圆”的寓意,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。
汤圆,看起来似乎只是柔软而黏稠的小球状物,但是却又真实地承载着我们的民族历史、生活习俗与情感诉求,包汤圆,不仅是一种习俗,也是一种艺术,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审美价值。
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和接触到各个文化的交融碰撞,更不能忘记包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。而汤圆,这样一道具有文化厚度、意蕴丰富的传统食品,便成为了出彩的代表元素。在享受汤圆的美味时,我们也应该去捕捉其中的内涵,感受到其中的深意,以此寻找自己的文化根以及自己的归属感,也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中繁荣不衰。
TAGS: 传统食材粘米粉馅料选择讲究冬至节日食品